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子凡 记者 宋潞
2025年深秋,广州海心沙志愿服务主题公园的“兼职猫就业志愿一体机”前,大学生小林微微抬头刷了下脸。几秒后,屏幕亮起——“登录成功”,她的个人信息、志愿者活动记录瞬间呈现。这是她第一次在线下使用这台机器完成志愿者认证,以往都是通过手机App报名志愿者项目。这次“刷脸即登录”的体验让她惊喜不已:“整个过程流畅简单,和在手机上操作一样方便。”

王锐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潞 摄
与此同时,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就业驿站里,几名阿姨围在一台终端前,熟练地滑动屏幕寻找附近的零工岗位。“以前找工作要跑中介,现在买菜顺路就能看。”王阿姨笑着说,“这台机器操作简单,岗位信息一目了然,比在手机App上找工作更让人安心。”
这样的场景在广州多地上演,背后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九尾科技创始人兼CEO、90后青年企业家王锐旭和其团队的持续创新。“从手机屏幕走向街头巷尾,我们要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王锐旭一边调试着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提供志愿者管理服务的鹿用系统,一边充满信心地说,“科技应该服务于人,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便捷地获得就业机会。”
根脉:潮汕“因缘”与广州“土壤”
“我在小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商业了,我觉得很多事情有因就有果。”王锐旭说。
他的“因”,种在广东潮汕老家。初中时,王锐旭已是家里羊毛纺织厂的“账房先生”,不仅算账,还会提管理建议。潮汕土地上千百年来流淌的经商血液深深滋养了他。
而“果”,则结在了广州。
2010年,他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其间丰富的兼职经历让他敏锐捕捉到一个巨大的痛点:“我发现身边的同学找兼职工作都特别困难。”
彼时,移动互联网浪潮初兴,“很多东西都可以在这上面去做一遍”。王锐旭说,一个“为在校大学生打造寻找优质兼职的网络平台”的创业构想在心中破土而出。
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务实,为他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土壤。2013年,王锐旭与同学共同创立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尾科技”),并推出了市面上首款大学生零工兼职招聘平台“兼职猫”App。创业维艰,最困难时,公司连服务器费用都凑不齐,是广州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和大学生创业租金补贴帮他们熬过了最关键的大半年。
“我大学4年拿了5次奖学金,毕业的同时也已拥有自己的这一家公司。”在创业初期的那段岁月,王锐旭展现出超凡的时间管理能力,“我每天精细规划日程并高效执行,先把学业完成好,再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创业构思和实践”。他回忆,那时常常写创业计划书到凌晨2点,早上7点多就起床准备上课,“每天可能只需要休息四五个小时,就能以很好的状态去应对学业与创业上的工作”。
个人的奋斗,遇上了城市培育的土壤,便开始茁壮成长。2015年,王锐旭作为唯一的90后创业青年代表,受邀前往北京中南海参加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那时候我作为发言代表之一,感受到国家非常关注年轻人的创业和就业。”王锐旭坦言,这次经历极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与格局,让他开始从解决个人和身边同学的需求,转向关注更宏大的青年就业议题。
深耕:从线上平台到线下驿站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九尾科技的发展引擎始终是技术创新。而人工智能的浪潮,带来更大加速度。
“比如我们推出的零售连锁智能助手,主要解读企业用工难题和相关新政。从开发到上线,以前要一个月,现在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只需要三四天。”王锐旭说,“九尾速度”的秘诀除了提前布局,更关键的是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码技术创新,用科技赋能科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这种技术优势,让九尾科技能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经过十余年发展,“兼职猫”已服务超8000万线上用户,王锐旭的视线,开始投向那些屏幕之外的人群。
通过去年进行的大量调研,王锐旭注意到,“虽然我们的App能覆盖很多群体,但是还有一些群体,例如社区里相对年长的人群,以及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面对面的、可信任的渠道来找工作的群体还没覆盖到”。这个发现,促使他的团队在几个月时间内快速开发出兼职猫就业零工一体机,并将其投放到广州100个就业驿站,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扫一扫人脸就能调出你的基本信息。”王锐旭介绍,“因为我们得到了社保、公安等机关部门的授权,可以高效帮助使用者应聘。”这台机器还将数字导览、就业指导等功能融为一体,弥合数字鸿沟,让技术变得更有温度。
“十五运”的举办,更为这项下沉服务提供了绝佳的实战场景。九尾科技迅速推出志愿者版本的兼职猫就业志愿一体机,设置在广州海心沙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志愿服务站点等。“在一体机上,同学们能看到志愿者岗位,一键报名,刷脸就能快速完成。”王锐旭介绍,一体机涵盖志愿者注册、志愿者活动报名、志愿时长查询等功能;九尾科技的另一大产品——鹿用系统则助力志愿者管理,为超1万名十五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人员管理、信息登记、证件发放、流程监控等服务。“这是鹿用系统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到官方活动的管理中,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他说。
从线上信息的便捷获取,到线下实体服务的可信可感,王锐旭和团队正努力打通青年就业和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也是他对未来业务的构想:“未来希望搭成一个大的平台,吸引众多强个体加入,孵化内部创业团队,深耕灵活就业的各个细分领域。”
共鸣:湾区青年的“奋斗新声”
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奋斗的成功青年企业家、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锐旭对“青年奋斗”一词有着深切体悟。“青年奋斗是每个时代都关注的主题。”他说,“80后及之前的人强调艰苦奋斗,90后及之后的人则强调多元化个性化的奋斗,不过不变的是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站在十五运会隆重举行的历史节点,回望自己的创业奋斗之路,王锐旭将其视为一个不断选择、持续奋斗的过程。“我们团队成员在比较年轻时选择了去创业、去奋斗,12年过去,依然在引领行业发展,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想一是更早选择、更早提升,二是持续不断奋斗。”他说,这与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一脉相承。
“十五运会的举办为我们湾区青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展示和学习交流平台。”他寄语青年科创人才,“要着眼于世界,关注全球科研领域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方向,同时扎实打牢自身基础,既懂行业又懂市场,让科研成果与市场更好结合。”
从解决大学生兼职难题的初心,到服务8000万用户的平台,再到深入社区街头的就业零工一体机,王锐旭的创新创业12年,不仅是一个潮汕少年的创业成功记,更是一个关于“选择”“奋斗”与“机遇”的湾区样本:城市为青年提供绽放的舞台,青年则用智慧和汗水让城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温暖。
在这条通往未来的赛道上,王锐旭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